本届上海大师赛首轮打完,最大的槽点其实大家都看明白了,中国球员集体“摆烂泸深通,10人出战只剩下3人侥幸进了16强,尤其是5场外战全军覆没,说句难听点的,主场气氛都快被外援打没了,这场面你搁几年前谁信,外战外行、内战内卷,这就是现在中国斯诺克的尴尬现实
先说场面,7月28日和29日的比赛,几乎每一组中国球员有外战任务的,都被对手拿捏得明明白白,吴宜泽碰霍金斯,慢热加人家实力碾压,前3局直接被打个0-3,虽然后来回暖一点,1-3进中场休息,但抢6的赛制对手又是霍金斯这种经验怪,最终还是4-6,没啥意外;同样的剧情出现在周金豪对韦克林,打到3-6,已经算是超常发挥了,毕竟实力差距摆在那儿,能扳回几局就是给主场留点面子;至于庞俊旭碰上罗伯逊,韩富源对墨菲,前者哪怕轰了单杆131和90,后者干脆被对手剃了光头,一个2-6,一个0-6,连点悬念都没有,外战全败,想洗都洗不动,这批球员外战打成这样,确实有点上头
反过来看内战,晋级的3人全是靠“同胞互啄杀出来的,张安达对袁思俊那场,前半场张安达领先,后半场袁思俊反超,最后张安达靠一杆防守和稳定心态硬挤进16强,说白了还是老将的经验和韧劲救了命;斯佳辉和王信伯的中国德比,前面斯佳辉还被王信伯压着打,1-3落后,结果王信伯自己掉链子,斯佳辉才抓机会翻盘,6-4逆转晋级,说穿了要不是抽到外卡,八成也就止步首轮了;肖国栋对雷佩凡这场,肖国栋前两局拿下以后,手感直接爆发,打出143和120的高分泸深通,虽然雷佩凡一度追近比分,但关键局还是肖国栋更稳,最后6-3拿下,内战杀出一条血路,这三位能挺进16强,既有运气成分,更是靠着中国球员“窝里斗拼出来的
问题来了,为什么中国球员在主场反而打成这样,外战全败,内战靠互拼“内卷晋级,主场优势去哪儿了,首先,场上气氛其实一半是压力一半是动力,这点在中国球员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,观众席坐满了本土球迷,掌声多、关注多,但同时也容易给年轻球员带来心理包袱,尤其是对上世界排名靠前的顶级选手时,经验和抗压能力短板就暴露了,霍金斯、罗伯逊、墨菲这些人,都是大场面选手,用不着慢热,直接开局就抢节奏,打得中国球员节节败退,这不是单纯靠天赋能扛住的
再说外战全败的深层原因,除了心理压力以外,技术细节和临场应变也没跟上国际一线水准,像吴宜泽、周金豪、庞俊旭这些00后,其实单杆能力不差,有时候还能打出很漂亮的高分局,但到了关键局、逆风局,临场变化和节奏把控就拉胯,打到后半段容易断电泸深通,反观对手,哪怕开局慢热,到了关键分依然心如止水,这就是差距;再者,部分中国球员面对顶级外援时,明显自信心不足,谨小慎微地打球反而束手束脚,明明具备冲击力,最后都变成了“保守型输球,让人着急
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,像张安达、斯佳辉、肖国栋,晋级过程虽然磕磕绊绊,但毕竟是扛住压力走出来的,尤其张安达,这一场能在被反超后顶住压力,最后靠防守反杀,有点老将本色,斯佳辉虽然赢得不算漂亮,但能逆转王信伯,也算是抓住了机会;肖国栋那场单杆爆发,说明底子还在,只要状态调得出来,完全有能力和外援掰手腕,但问题在于,这样的表现能不能持续,到了16强以后能不能再进一步,谁也不敢打包票
第二轮对阵一出来,压力更大了,斯佳辉直接对上凯伦威尔逊,丁俊晖碰张安达,韦克林将和赵心童交手,还有奥沙利文、塞尔比这些老炮儿虎视眈眈,剩下的中国球员想走得更远,难度只会更大,不是靠一场内战爆发就能过关的,考验的是持续性和抗压能力,尤其是丁俊晖和张安达的中国德比,谁能扛到最后,谁就有可能成为唯一的本土希望
回头看这场首轮,外战全败其实已经敲响警钟,中国斯诺克的新生代在国际舞台上还不够硬气,主场优势变成了主场压力,这不是一两场比赛能改变的,短期内很难出现“全员爆发那种场面,更多的还是靠一点点积累经验、提升自信,才能真正站稳脚跟,球迷们当然希望看到更多中国球员杀进8强,但理智点说,现在这批人还不具备全面冲击冠军的实力,能有一两个人顶住大场面,已经算是惊喜
最后,主场作战没能成为加分项,反倒成了“紧箍咒,这届上海大师赛留给中国球员的,是一次真实且残酷的照妖镜,谁能扛住压力、谁能从失败中学会东西、谁能不摆烂继续拼,这才是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看点,你觉得谁还能在16强里活下来,等着第二轮揭晓吧
欧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